帮在行动上 扶在细微处——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帮在行动上 扶在细微处——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发布日期:2016-07-10 访问次数:


帮在行动上  扶在细微处

——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从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至今已坚持了5年。5年来,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共抽调了机关干部两批次4200多人次,先后组建了近1200个帮扶团,帮助基层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近5000件,办理民生实事3700多件,落实各类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帮助300多个村(社区)党组织实现了晋位升级,切实推动了“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涌现了一批生动的事例,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组团帮扶:众人拾柴火焰高

“下叶村要想摘掉‘落后村’的帽子,必须要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我看修建村党建文化广场就是一个突破口。”201593日凌晨1点,淡竹乡下叶村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县、乡选派的帮扶团以及县里新组建的“落后村转化”帮扶团等10余人,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商讨如何开展后进村转化。

工作方案确定之后的十多天里,三大帮扶团的干部齐上阵,按照各自特长分头开展筹款、设计、政策处理等工作。村党组织书记应老糯说:“帮扶团都带头帮我们干,我们自己不出力都不好意思了。”就这样,村里党员干部都被调动起来了,在村的党员纷纷加入了夯地基、抬石板、铺路面的队伍。再后来,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加入了“工程队”。

不到一个月时间,占地2200多平方米,集党建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广场就建成了,下叶村也随之呈现出一幅崭新的面貌。从古朴整洁的村道、别致的精品民宿,到房屋边上绿油油的小菜园、竹栅栏搭建的鸡鸭圈,昔日的后进村蜕变为今日的“双强”村。

乡、村两级工作资源有限,必须上下联动,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各部门之间横向协调,依靠各级力量、各类资源统筹解决基层问题,以组团帮扶、协同作战奏响了加强基层党建的“大合唱”。一方面小团帮村全覆盖。按照“每村一团,每团不少于3人,一帮3年”的模式,每个机关部门结对帮扶一个以上村,特别是农林水涉农等部门,每个科级领导班子成员要负责帮扶一个村。去年,共选派了第二批1600多名干部,组团联系覆盖了全县418个村(社区)。另一方面大团联乡聚合力。在“一村一团”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实行多个部门联合帮扶,有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至目前,全县93个相对落后村全部完成整转。整合全县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才,科学组建“基层党建、五水共治、产业发展”等各类业务专家帮扶团队,统筹开展定向帮扶。如今年,整合建立了“基层党建业务指导团”,专门负责指导各个“党建协同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从“帮扶一个”到“帮扶一片”的转变。

精准帮扶:始终坚持“靶向治疗”集中发力

去年“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开展后,为补齐南峰街道管山社区“党建阵地建设不规范”的工作短板,县环保局派来的帮扶团和社区干部一道,先后筹集20多万元资金,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使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焕然一新。“现在活动有场所了,氛围浓了,党员干部有事没事都聚到村部来学习、讨论,凝聚力得到了增强”。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田忠每次都对前来参观的各村党员干部自豪地介绍。

但是,渐渐地有群众反映,村部建好了,村里的环境却遭到大家的“嫌弃”。帮扶团和社区“两委”干部马上又通过研究决定:以“党建+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充分展示管山社区古建筑、祠堂文化、民俗体验等特色。环境整治牵涉多方利益,刚开始,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帮扶团就和社区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步一步搞建设。看到社区每天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了,也能够帮着想、帮着干。半年多来,管山社区共改造房屋外立面15600多平方米,拆违120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420多车,补植绿化600多株,村道硬化4公里,新增停车位400多个,社区品位、人居环境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与改善。

开展“村村帮”,重点是要解决村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其“造血”功能和自转能力。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盯牢责任抓落实,推动各帮扶团“不达目标不脱钩,不得实效不撤团”,逐年逐项、精准有序推进帮扶工作。一方面着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去年以来,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找短板、补短板”行动,各村排摸梳理出基层组织工作短板900多个,由帮扶团队按近期、远期进行认领,并纳入年度帮扶事项,实行公开承诺。目前,全县各帮扶团共认领补短板项目817个,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基层党建、补工作短板”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村级重点工作。将“村村帮”作为助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把联系村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与帮扶团实行责任捆绑。如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绿色村居创建等中心任务中,明确帮扶团进行全员蹲点,全程指导,并且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帮扶团工作实效的重要依据。

按需帮扶:群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今年受冻雪影响,茶叶收成不好,茶青收购商把价格压得很低,我们辛辛苦苦也赚不了什么钱。”2013年清明节前,素有“台州西藏”之称的安岭乡四联村种茶大户尹永良向前来走访的帮扶团团长龚智力诉苦。四联村现有茶园近6500亩,茶叶品质优,但因山高路远,销路不好。“关键还得打响知名度!”当天晚上,帮扶团与村“两委”班子激烈讨论后做出了决定:举办“斗茶大赛”。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第一届“斗茶大赛”召开了,各地茶商、媒体、当地群众等1000多人纷纷聚到四联村。帮扶团还帮忙邀请了省、市、县茶叶专家来现场指导评判,教学讲解。经过“斗茶大赛”,四联村的茶业走出深闺人渐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时至今日,四联村“斗茶大赛”共举办了4届,每届的策划、筹备、宣传、邀请专家等工作,都是帮扶团和村“两委”干部分工合作,党员干部分头落实。“斗茶大赛”一届比一届成功,一届比一届有影响,四周各县的客商、游客都慕名赶到安岭观赏,成为了全乡乃至全县茶叶营销的金名片。四联村的茶叶销售越来越好,价格翻了一番,茶农们心里乐开了花。村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村党支部因此被评为2015年度“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村帮既要强基也要惠民,要从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事情做起,让农村老百姓真正得实惠、有温暖。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坚持深化“村村帮”,以帮扶团带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一方面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帮扶团每月到村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在联系村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开展重要经济社会活动、重大村务决策、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做到“四必到”,并向群众公开联系方式,拉近了干群距离,各帮扶团与帮扶村群众普遍建立了深厚感情,村干部、老百姓“有事直接找帮扶团”现象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强化工作指导,提升村干部战斗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团队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着力点来抓,通过现场指导、交流互动、选派锻炼等形式,手把手、面对面帮助村干部提升自身素质和基层治理水平。同时,帮助培养了一批能力强、年纪轻、学历高的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级换届夯实了人才基础。

常态帮扶:根子扎得越深,事情才办得越好

20157月,随着湫山乡湖头村公路改线工程施工临近,位于规划中的两间三层楼房户主不愿拆除,村党组织书记陈翔宇向县交通局下派的帮扶团“诉苦”。“为什么这几户不愿拆迁呢?”带着这个问题,帮扶团团长、县交通局局长吴刚和团员们开始上门做户主的思想工作。从第1次吃“闭门羹”,到第3次勉强坐下沟通,6次走访了解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两户都因家庭困难无力再建新房。帮扶团跟乡、村两级干部经过10余次的商榷,最后达成了意见比较统一的协调方案。

724傍晚,帮扶团第7次上门做工作。“房子拆后先给你们安排临时住房,等村里套间造好分你们一套,不用你们自己建。”面对大家对“没房子住”的担忧,吴刚公布了争取来的优惠政策。至此,两户户主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同意按照计划完成搬迁。

只有眼睛向下,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才能“对症下药”,帮扶工作才能见实效、有长效。仙居县国家税务局网县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充分激发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促进干部真正沉下去,扎实深入开展工作。一方面开展常态督查。县里每月组织督查组抽查2个乡镇4-5个帮扶团,对进村次数、“四必到”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通报,每被通报一次,扣相关部门年度组织工作考核0.2分,连续2次被通报的,由县领导进行约谈。今年,已对工作不力的4个部门进行了通报。另一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村村帮”信息管理平台,实时记录和监督帮扶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价,做到紧盯不落实的承诺、预警不作为的人、问责不称职的干部。去年以来,已对群众不满意、成效不明显的5个帮扶团进行了调整,对21名表现不佳的帮扶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有效推动了帮扶团下向延伸、向下扎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