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增加戏曲传承的吸引力
用创意增加戏曲传承的吸引力

发布日期: 2016- 08- 16 访问次数:


如今,普及包括京剧在内的多种戏曲样式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人们也乐于看到生、旦、净、丑走下舞台,把从唱到化装,从油彩到道具等有关戏曲的点点滴滴“零距离”尽情展现,在激发好奇、引发兴趣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繁荣戏曲艺术。应当说,从培养观众的角度而言,这类大量演出之外的“额外做法”可圈可点,特别是对于有着繁忙演出任务的文艺院团而言,为了戏曲的明天,台上演戏、台下育人,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笔者认为除传统的开放后台,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外,在调动参与感方面还应进一步创新思维,用创意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也就是说,要着力从“有什么展示什么”转变成“需要什么提供什么”,从而实现传统戏曲的文化滋养与青少年群体文化需求的对接。
    比如,我们在公园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手持颜料给各种卡通玩偶上色着装。那么,被填色的对象为何不能是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呢?
    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和模仿力最强的年龄阶段,而传统戏曲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门类,无论是唱、念、做、打,还是鼓点、绝活,抑或插科打诨,每一项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且值得学习和品味,应当创设新颖的样式,让更多观众真切参与进来。
    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主力军之一,戏曲的艺术性自然毋庸置疑;而作为“高台教化”范例和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在知识性和历史文化方面同样储备深厚。富矿当为民所用。因此,在高质量的戏曲演出之外,不妨着力用好的创意,增强趣味性、互动性,为戏曲传承发展凝聚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